| 文件类型: |
doc |
 |
| 界面语言: |
简体中文 |
| 运行环境: |
NT/2000/XP/2003/Vista |
| 授权方式: |
[db:授权形式] |
| 软件大小: |
25.00KB |
| 软件等级: |
 |
| 资料类型: |
[db:软件类型] |
| 软件登陆: |
jian |
| 作 者 : |
|
| 解压密码: |
|
| 点数: |
4点 |
| 点数说明: |
下载点数获取方式:(1)通过充值获取点数在线充值 (2)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点数,每天赠送的点数随机签到(3)通过共享资料,别人下载有收益分成发布 |
| 下载地址: |
[ 权限:普通会员 下载地址1 ]
|
| 软件简介: |
内容简介一、 电气安全工作的任务 <br> 电气安全工作的任务: <br> (1) 研究各种电气事故及其发生的机理、原因、规律、特点和防护措施。 <br> (2)研究运用电气方法,即电气监测、电气检查和电气控制等方法来评价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解决生产中用电的安全问题。 <br> 二、 电气安全工作的内容 <br> (1) 研究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br> (2) 研究并推广先进的电气安全技术,提高电气安全水平。 <br> (3) 制定并贯彻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 <br> (4) 建立并执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br> (5) 开展有关电气安全思想和电气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 <br> (6) 分析事故实例,从中找出事故原因和规律。 <br> 三、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br> (1)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br> (2)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br> (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br> (4)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br> 四、 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br> 二十七、 电气设备检修完毕之后,在送电前应进行的工作及送电时要注意的事项 <br> 电气设备检修完毕之后,不可立即接通电源。在送电前必须进行以下工作: <br> (1) 仔细检查现场所使用的工具、杂物等是否遗落在设备上和设备周围,标志牌是否取下。 <br> (2) 拆除携带型接地线(临时接地线)、检修时所设的临时遮栏和护罩等。 <br> (3) 拆除开关或刀闸操作手柄上的锁,检查开头或刀闸是否处于断开位置,关上固定遮栏的门并上锁。 <br> (4) 所检修的设备,其接线是否正确;检修中暂时拆除的导线或端子等是否恢复。 <br> (5) 接地(接零)保护线是否接好;导线接头的绝缘是否包缠好。 <br> (6) 导线端头与设备零件或外壳是否相碰;连接和压紧螺丝是否紧固。 <br> (7) 所检修的设备安置是否稳妥牢固;设备上的污泥是否清除。 <br> (8) 办理安全工作票终结手续。 <br> 只有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确认无差错,待工作人员离开设备,才可送电。 <br> 送电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br> (1) <br> 做好万一发生故障的准备,即手握电源开头,合上开关后观察设备有无异常现象(如冒烟、异常声响、火花、电弧等),是否闻到焦味。 <br> (2)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拉断电源,查找原因。 <br> (3) 若无异常现象,应使用试电笔测试设备外壳是否漏电(在开关开和闭两种状态下分别进行测试)。 <br> 二十八、 禁止在本单位不能控制的线路或设备上进行作业的规定 <br> 9页<br><br>
<BR />
<BR /> 可用作监理规划,本文为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参考权威最新规范,整理出的实用电气工程监理资料 |
| 下载帮助: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有所侵权,违规,请发送链接至 tmgczl@163.com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本文地址:http://www.tmgczl.com/gongchengjianli/jianliguanli/2019-05-29/4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