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芭蕉湾村景观形态恢复与优化设计-园林景观学生资料
| 文件类型: |
jpg |
 |
| 界面语言: |
简体中文 |
| 运行环境: |
NT/2000/XP/2003/Vista |
| 授权方式: |
[db:授权形式] |
| 软件大小: |
34.46MB |
| 软件等级: |
 |
| 资料类型: |
[db:软件类型] |
| 软件登陆: |
jian |
| 作 者 : |
|
| 解压密码: |
|
| 点数: |
4点 |
| 点数说明: |
下载点数获取方式:(1)通过充值获取点数在线充值 (2)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点数,每天赠送的点数随机签到(3)通过共享资料,别人下载有收益分成发布 |
| 下载地址: |
[ 权限:普通会员 下载地址1 ]
|
| 软件简介: |
设计时间:2009.7项目位置:湖北省通山县芭蕉湾村图纸数量:2展板全套图文字说明:中文内容简介[color=red]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展“荣誉奖”[/color] 请下载看高清晰原图像素:5314x7088。 学校: 武汉科技大学 专业: 艺术设计 作者: 乐 萍 指导: 李一霏 院系: 艺术与设计学院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不是为了保护过去,而是为了尊重过去,是为了将来的发展而保护。面对日益城市化的今天,古村落需要一个整体的、延续的、自发的、实际可行的发展模式,以达到既可以保护村落的历史风貌,又可以满足村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得村落与时代同步。 芭蕉湾地域偏僻,但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物质遗产,处在九宫山风景区下,其景观形态也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年轻人外出务工,赚钱回来建设村落,却又是按照城市的风格建新房,这些新房与村落的古民居格格不入,打破了村落古朴的风貌,还有旧建筑成年失修、原有巷道肌理被腐蚀,景观破碎度颇高等问题存在,村落今后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且实际的发展模式,不单单是保护古建和文化。本设计针对芭蕉湾村的景观形态,从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当地文化的角度,对芭蕉湾村现状景观形态进行恢复与优化设计。主要是先从芭蕉湾的选址、地形地貌、平面布局、建筑风貌、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再而发掘芭蕉湾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重对芭蕉湾的现状景观形态的破碎度进行分析,以景观形态恢复与优化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以节点、轴线、片区为设计路线: 一:节点 (1) 修缮古建,利用古建:整修商铺和宗祠,充分利用古建,使它们发挥价值,如后山老屋改建为闯王纪念堂、重建牌坊等; (2) 改造新建筑,新老建筑融合:在没有利益冲突下,改造新建建筑的外立面,使村落风格和谐统一; (3) 增加娱乐场所:村口的小山坡,优化改造成休息娱乐场所。 二:轴线 (1) 或水系的再现:激活芭蕉湾原有水道,疏通排水沟渠,作为新水道,引出山上水库活水,流经村落。村落中心的池塘做完水源聚集点,最后少量排向农田; (2) 整洁巷道,梳理流线:恢复原有巷道肌理,保持原有空间格局。 三:片区 (1) 空间的优化利用:修建祠堂广场,空地改造成晒谷场; (2) 延续地域特色:保持当地农业特色,在后山护坡地带种植茶叶,既优化了环境又可增加居民的收入。 总之,芭蕉湾古村落景观形态的发展是以恢复与优化为基础的,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之所以提升,得益于对它古村落景观形态的恢复与优化的结果。一个整体的、延续的、自发的、实际可行的发展模式,才能使古村落重新复苏,往“动态”方向发展。
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
唐世斌:多角度分析村庄现状、历史条件,挖掘村庄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对历史的保护,恢复与优化村庄风貌,值得倡导。史明:设计建立在对基地的较为充分理解的基础,采用了多方面的修复和完美措施,表达较为完整。若能将改造重点及其处理前后部分加以区分和对比,展现其具体优化处理手段,则会更加理想。绍力民:此作品充分体现了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的关爱和关注,对场地的分析也很详尽,也尽量秉持了保护为主,修缮延续为辅的主旨,是设计作品整体比较和谐统一。 |
| 下载帮助: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有所侵权,违规,请发送链接至 tmgczl@163.com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本文地址:https://www.tmgczl.com//yuanlin/yuanlinguifan/7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