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黄村灾后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绿色安全: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园林景观学生资料
| 文件类型: |
jpg |
 |
| 界面语言: |
简体中文 |
| 运行环境: |
NT/2000/XP/2003/Vista |
| 授权方式: |
[db:授权形式] |
| 软件大小: |
0.98KB |
| 软件等级: |
 |
| 资料类型: |
[db:软件类型] |
| 软件登陆: |
jian |
| 作 者 : |
|
| 解压密码: |
|
| 点数: |
4点 |
| 点数说明: |
下载点数获取方式:(1)通过充值获取点数在线充值 (2)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点数,每天赠送的点数随机签到(3)通过共享资料,别人下载有收益分成发布 |
| 下载地址: |
[ 权限:普通会员 下载地址1 ]
|
| 软件简介: |
设计时间:2009.7项目位置: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图纸数量:2展板全套图图纸格式:jpg内容简介学校: 四川大学 专业: 景观建筑设计 作者: 曾真 指导: 罗谦 院系: 建筑与环境学院 课题目标: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源于设计师对于“景观设计如何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综合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来,而不仅仅是恪守本分”问题的思考。目标即通过景观设计来解决灾后新农村建设中的三农问题——“灾?农村问题”、“灾?农业问题”以及“灾?农民问题”。 绿色安全:绿色=绿色基础设施;安全=农民安全 绿色基础设施 ● 为什么“选择绿色基础设施”这个术语? 绿色折射出来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环保、清洁、生态、新生、希望、活力、生命、友好、善良、植物……绿色所折射出来的意向很适合灾后重建,它既能影射可持续发展等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影射“重生”等积极向上的精神意义。 ● 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定义 本课题研究的绿色基础设施即是保障震后农民家园安全,经济安全和精神安全的景观体系。它由能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生态服务的自然基础设施和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基础设施构成。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环境构成的景观格局为基底,融合了信息、文化、等精神文明资源的景观综合体。 农民安全 农村是农民生活的家园,农业是农民维持生活的经济支柱,农村和农业的灾都是“农民的灾”。“灾?农村”和“灾?农业”的问题最终都将归结到“灾?农民”问题上。 所以设计中将灾后三农问题的根本落脚点定为“灾?农民” 设计核心对象——“灾?农民” 设计核心问题——“农民安全”问题 “农民安全”问题其中包含了【家园安全】【经济安全】【精神安全】三个方面。设计中试图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保障“农民安全”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安全”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实现从:“灾?农村”向“新?农村”;“灾?农业”向“新?农业”;“灾?农民”向“新?农民”的全面转换。 绿色基础设施在此次设计中起了桥梁的作用。即: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补充从而使得“农民安全”的问题得到保障。“农民安全”的问题得到了保障,即是解决了灾后三农问题。
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
赵茸:方案有新意,地域特征明显,外部广场尺度偏大。段渊古:本设计以灾后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提出了“绿色安全”,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人性化的设计,安全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将“三农”思想,贯穿设计之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余毅:本设计以四川灾后重建为背景,提出了“银色、安全”的设计理念。层层递进地阐述了设计规划,图面内容丰富、合理,图文比例得当,针对性强。马雪梅:该作品以绿色生态设施的改善和补充为主要手段,构建理想而安全的景观格局,分析全面,设计合理,具有一定意义。 |
| 下载帮助: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有所侵权,违规,请发送链接至 tmgczl@163.com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本文地址:https://www.tmgczl.com//yuanlin/yuanlinguifan/7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