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件类型: |
pdf |
 |
| 界面语言: |
简体中文 |
| 运行环境: |
NT/2000/XP/2003/Vista |
| 授权方式: |
[db:授权形式] |
| 软件大小: |
681.00KB |
| 软件等级: |
 |
| 资料类型: |
[db:软件类型] |
| 软件登陆: |
jian |
| 作 者 : |
|
| 解压密码: |
|
| 点数: |
4点 |
| 点数说明: |
下载点数获取方式:(1)通过充值获取点数在线充值 (2)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点数,每天赠送的点数随机签到(3)通过共享资料,别人下载有收益分成发布 |
| 下载地址: |
[ 权限:普通会员 下载地址1 ]
|
| 软件简介: |
资料目录1 总则 2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2.1准备阶段 2.2 观测阶段 2.3 评估阶段 2.4 成果报告形式 3 沉降变形测量 3.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3.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3.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3.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3.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4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3 观测技术要求 4.4 沉降元器件编号及标识 5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1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5.3 观测技术要求 5.4 观测元器件编号及标识 6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6.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6.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6.3 观测技术要求 6.4 观测元器件编号及标识 7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7.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7.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7.3 观测技术要求 8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8.1 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8.2 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8.3 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8.4 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8.5 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9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9.1 数据传输流程 附表内容简介1.1 为规范及统一xx客专(湖南段)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铺设质量,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xx客专(湖南段)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 2.4.2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1 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配置情况; 2 审查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测设精度、观测断面布设、观测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 3 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等是否满足要求; 4 要说明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况,沉降观测点标示设置以及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情况等。 …… 4.1.3 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 个,布置于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m 处。地面横坡缓于1:5 时,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 个,布置于线路基中心。 …… 7.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7.1.1 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 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7.1.2 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2~5m、20~30m 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7.1.3 路堤和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7.1.4 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具体要求详见设计文件。 …… 共计74页,编制于2010年11月
编写较规范,包括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并附有沉降变形用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下载帮助: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有所侵权,违规,请发送链接至 tmgczl@163.com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本文地址:http://www.tmgczl.com/gongchengjianli/jianliguanli/6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