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件类型: |
doc |
 |
| 界面语言: |
简体中文 |
| 运行环境: |
NT/2000/XP/2003/Vista |
| 授权方式: |
[db:授权形式] |
| 软件大小: |
28.00KB |
| 软件等级: |
 |
| 资料类型: |
[db:软件类型] |
| 软件登陆: |
jian |
| 作 者 : |
|
| 解压密码: |
|
| 点数: |
4点 |
| 点数说明: |
下载点数获取方式:(1)通过充值获取点数在线充值 (2)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点数,每天赠送的点数随机签到(3)通过共享资料,别人下载有收益分成发布 |
| 下载地址: |
[ 权限:普通会员 下载地址1 ]
|
| 软件简介: |
地基基础工程监理内容:基坑工程基坑支护形式:土钉墙支护,排桩支护,水泥土墙支护,逆作拱墙支护监理控制措施:质量控制质量验收内容:无监理流程图:无资料目录1. 质量检测………………………………………………………….2 2. 基坑开挖………………………………………………………….2 3. 开挖监控………………………………………………………….3 4. 排桩地下连续墙…………………………………………………..4 4.1 构造………………………………………………………………4 4.2 施工与检测………………………………………………………6 5. 水泥土墙…………………………………………………………..9 5.1 构造………………………………………………………………9 5.2 施工与检测………………………………………………………9 6. 土钉墙……………………………………………………………10 6.1 构造……………………………………………………………..10 6.2 施工与检测……………………………………………………..11 7. 逆作拱墙…………………………………………………………13 7.1 构造……………………………………………………………..13 7.2 施工与检测……………………………………………………..14 8.地下水控制………………………………………………………..14 8.1 一般规定………………………………………………………..14 8.2 集水明排………………………………………………………..15 8.3 降水……………………………………………………………..15 8.4 截水…………………………………………………………….16 8.5 回灌…………………………………………………………….16内容简介1.质量检测 <br> 1.1支护结构施工及使用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 <br> 1.2对基坑侧壁安等级为一级或对构件质量有怀疑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检测。 <br> 1.3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包括下列内容的质量检测报告: <br> 1.检测点分布图; <br> 2.检测方法与仪器设备型号; <br> 3.资料整理及分析方法。 <br> 4.结论及处理意见 <br> <br> 2.基坑开挖 <br> 2.1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br> 2.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br> 2.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br> 2.4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 <br> 2.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br> 2.6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 <br> 2.7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br> 2.8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夯实回填土施工。 <br> <br> 3.开挖监控 <br> 3.1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br> 3.2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br> 3.3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 <br> 3.4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br> 3.5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br> 3.6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br> 3.7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br> 1.工程概况; <br> 2.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br> 3.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br> 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br> 5.监测结果评价。 <br> 4.排桩地下连续墙 <br> 16页<br><br>
<BR />
|
| 下载帮助: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有所侵权,违规,请发送链接至 tmgczl@163.com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本文地址:http://www.tmgczl.com/gongchengjianli/jianliguanli/2019-05-29/4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