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工程监理 > 监理管理

某城际铁路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监理细则-监理细则

文件类型: doc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 NT/2000/XP/2003/Vista
授权方式: [db:授权形式]
软件大小: 1.92MB
软件等级:
资料类型: [db:软件类型]
软件登陆: jian
作 者 :
解压密码:
点数: 4点
点数说明: 下载点数获取方式:
(1)通过充值获取点数在线充值
(2)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点数,每天赠送的点数随机签到
(3)通过共享资料,别人下载有收益分成发布
下载地址: [ 权限:普通会员 下载地址1 ]
软件简介: 资料目录目 录 1 总则 1 2 组织管理 2 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2 2.2 单位职责 3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5 3.1 准备阶段 6 3.2 测量阶段 10 3.3 评估阶段 12 3.4 成果报告形式 15 4 沉降变形测量 18 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8 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18 4.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0 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2 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23 4.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25 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5 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5 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28 5.3观测技术要求 31 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3 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3 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7 6.3观测技术要求 38 7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0 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0 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2 7.3观测技术要求 42 8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2 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2 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3 8.3观测技术要求 43 9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44 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44 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45 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48 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48 9.5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48 10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49 10.1数据传输流程 49 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52 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55 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62 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62 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63 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64 附件三:附表 68 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68 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69 附表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70 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71 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72 附表6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73 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74 附表8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75 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76 附表10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77 附表11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78 附表12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79 附表13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80 附表14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81 附表15 沉降设计值表 82 附表16 断链表 83内容简介②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br>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br>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br> 平行观测地段应集中选择关键地段进行,避免太过分散,要求获取某测段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与施工单位同测段的观测资料进行比,由各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资料共同确定位置。 <br> 监理单位“换手复测”要求: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可利用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数据。 <br> 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 <br> 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br> ③ 是否存在问题: <br> 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时间不足; <br> 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 <br> 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 <br> 区域沉降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 <br> 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br> …… <br>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br> 4.2.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br>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相当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br>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br> 4.2.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2.2执行 <br> …… <br> 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br> 4.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br> 4.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br> 4.4.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br>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br>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的仪器设备。 <br>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r> …… <br> 共88页,编制于2009年8月<br><br> <BR />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有所侵权,违规,请发送链接至 tmgczl@163.com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本文地址:http://www.tmgczl.com/gongchengjianli/jianliguanli/2019-05-28/487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资诺讯广告飞猫资源网

Powered By 工程资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